1月 28日
20 条新闻
23:30

Hugging Face 使开发者更容易在第三方云上运行 AI 模型

Hugging Face 推出 Inference Providers 功能,与 SambaNova 等第三方云服务商合作,使开发者能更便捷地在 Hugging Face 平台上运行 AI 模型。该功能支持无服务器推理,开发者无需配置硬件即可部署和扩展模型,显著降低了 AI 模型部署的技术门槛和成本。Hugging Face 强调其战略转向协作与模型分发能力,未来可能建立收入分成机制。此举进一步推动了 AI 模型在云端的商业化落地,为开发者提供了更灵活的算力选择和成本控制方案。

来源:TechCrunch AI

20:30

Atomicwork获得Khosla支持,推出替代传统IT软件(如ServiceNow)的AI解决方案

Atomicwork 获得 2500 万美元融资,致力于通过 AI 驱动的服务管理平台简化企业内部沟通与服务交付。该平台利用 OpenAI、Anthropic 等 LLM 模型及自研小模型,实现意图检测、路由和槽位填充,支持跨应用(如 Microsoft Teams、Slack)的自动化工作流。相比传统 IT 服务管理工具(如 ServiceNow),Atomicwork 提供更现代的架构,部署周期缩短至数周,并通过加密密钥和合规认证保障数据安全。其目标客户为年收入约 10 亿美元的全球企业,推动 AI 在企业服务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来源:TechCrunch AI

20:00

Helion获4.25亿美元融资,助力为微软建造聚变反应堆

Helion Energy 的核聚变技术突破与 AI 芯片供应链挑战密切相关。CEO David Kirtley 指出,核聚变反应堆的关键组件——大规模脉冲功率半导体芯片的获取,与 AI 行业面临的芯片供应难题相似。Helion 计划通过内部制造缩短供应链周期,从三年缩短至一年以内,以支持其 2028 年为微软供电的目标。这一技术路径的创新与 AI 领域的算力优化和供应链管理具有高度相似性,凸显了跨行业技术协同的重要性。

来源:TechCrunch AI

10:25

里德·霍夫曼的Manas AI筹集2460万美元,仅为其他AI药物发现初创公司的一部分

LinkedIn 创始人 Reid Hoffman 与癌症研究专家 Siddhartha Mukherjee 联合创立 AI 药物发现公司 Manas AI,聚焦乳腺癌、前列腺癌和淋巴瘤。公司获 246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计划利用 AI 设计分子并通过湿实验室验证。Manas AI 将依托微软 Azure 云平台及其 AI 领域专业知识,加速新药开发。尽管融资规模不及 Xaira(10 亿美元)和 Treeline Biosciences(4.22 亿美元)等同行,但 AI 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持续升温,展现了 AI 在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

来源:TechCrunch AI

10:04

谷歌地图将很快把墨西哥湾更名为“美洲湾”

Google Maps 将根据美国政府官方数据库更新地名,展示 AI 在地理信息处理中的实时响应能力。通过联邦学习技术,Google 实现了多国用户界面的个性化地名展示,体现了 AI 在跨区域数据适配和动态更新中的技术优势。此举凸显了 AI 在智能地图服务中的关键作用,未来或可进一步结合多模态模型,提升地理信息的精准性和用户体验。

来源:TechCrunch AI

08:06

前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在其创业公司Gloo已改用DeepSeek而非OpenAI

DeepSeek 开源推理模型 R1 引发行业震动,其高性能、低成本特性挑战现有 AI 模型格局。R1 在 2000 块 Nvidia H800 GPU 上仅用两个月完成训练,成本约 550 万美元,性能媲美全球顶尖推理模型。前 Intel CEO Pat Gelsinger 高度评价 R1,认为其将推动 AI 成本大幅下降,促进更广泛的应用落地,并重塑封闭式基础模型生态。DeepSeek 的成功表明,AI 进步可通过工程创新而非单纯增加算力实现,为行业带来新启示。

来源:TechCrunch AI

06:56

《石英财经静悄悄发布人工智能生成的新闻文章》

Quartz 正在实验性使用 AI 生成新闻文章,涵盖从财报摘要到短篇报道。其 AI 新闻室通过聚合 CNN、MSN 等媒体的报道,生成约 400 字的文章,但缺乏详细引用和深度分析。尽管编辑团队会审核 AI 生成内容,但质量控制仍存问题。此举旨在释放编辑资源,专注于深度报道,同时降低人力成本。AI 生成新闻的商业潜力显著,但面临准确性、伦理和读者信任等挑战。

来源:TechCrunch AI

06:34

如何在您的 iPhone、iPad 和 Mac 上关闭 Apple 智能功能

Apple 在 iOS 18.3 中默认启用了 Apple Intelligence,但其生成式 AI 功能引发争议。用户可手动关闭该功能,原因包括环境担忧、行业政治立场或功能表现不佳。Apple 强调其 AI 系统采用隐私优先的 Private Cloud Computer 架构,确保个人数据不接触服务器。此举反映了 AI 技术在智能助手领域的快速落地,同时也凸显了用户对隐私、伦理及功能成熟度的关注。

来源:TechCrunch AI

06:27

DeepSeek声称其“推理”模型在某些基准上超越了OpenAI的o1模型

中国AI实验室DeepSeek发布开源推理模型DeepSeek-R1,声称在AIME、MATH-500和SWE-bench等基准测试中表现优于OpenAI的o1。R1具备6710亿参数,支持自我验证,适用于物理、科学和数学领域。DeepSeek还发布了参数从1.5亿到700亿不等的精简版本,适应不同硬件需求。R1通过Hugging Face平台提供,价格比OpenAI低90%-95%,已衍生500多个模型,下载量达250万次。尽管R1在性能上表现出色,但其内容受到中国互联网监管限制,回避敏感话题。这一进展凸显了中国AI实验室在推理模型领域的快速追赶能力,并推动了开源AI的普及。

来源:TechCrunch AI

06:23

英伟达市值蒸发6000亿美元,DeepSeek崛起引发关注

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发布R1模型,展示了在较少资源和计算能力下实现与美对标模型相当的功能和精度,挑战了AI模型对高端硬件的依赖。此举导致Nvidia股价大幅下跌,市值蒸发近6000亿美元,突显了AI模型优化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同时,美国对AI芯片出口的限制政策引发争议,Nvidia批评此举阻碍全球创新。DeepSeek的成功表明,AI领域的竞争不仅限于硬件,更需关注模型效率和创新技术。

来源:TechCrunch AI

05:33

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团队发布可控制电脑和手机的AI模型

阿里巴巴发布多模态AI模型Qwen2.5-VL,支持文本、图像、视频分析及PC控制,性能超越GPT-4o等主流模型。该模型在图表解析、发票数据提取、长视频理解等任务中表现优异,并具备IP识别能力。Qwen2.5-VL还展示了与移动和桌面应用的交互能力,但操作系统控制性能仍有提升空间。模型系列中较小版本开源,旗舰版需商业授权。该发布凸显了中国AI在多模态技术领域的快速进展及商业化潜力。

来源:TechCrunch AI

04:04

智能手表先驱和众筹宠儿Pebble以全新形式回归

Pebble 智能手表品牌重启,借助 Google 开源的 PebbleOS 软件栈,创始人 Eric Migicovsky 计划推出新一代智能手表。新设备将专注于用户需求,采用常亮电子纸屏幕、长续航、简洁 UI 和可编程特性,强调低功耗和可扩展性。此举展示了开源技术如何推动硬件创新,同时反映了智能穿戴设备在 AI 驱动下的个性化发展趋势。

来源:TechCrunch AI

03:34

DeepSeek取代ChatGPT成为App Store榜首应用

中国 AI 实验室 DeepSeek 的移动应用在全球应用商店迅速登顶,超越 ChatGPT 成为榜首。其开源 AI 模型在性能上媲美 OpenAI 和 Google 的领先产品,但训练成本显著降低,使用性能较差的 AI 芯片实现了高效训练,引发行业对算力效率的关注。DeepSeek 的崛起表明消费级 AI 市场竞争激烈,新进入者仍有机会颠覆现有格局。其技术突破可能推动其他 AI 提供商加速模型优化,同时引发对训练方法的深入分析。

来源:TechCrunch AI

03:12

DeepSeek的高效AI如何可能遏制核能复兴

中国 AI 初创公司 DeepSeek 发布的 R1 模型以相对较低的 GPU 算力投入,实现了接近 OpenAI 和 Google 领先模型的性能,引发行业对 AI 算力需求的重新思考。DeepSeek 仅使用 2,048 块 Nvidia H800 GPU 训练模型,显著低于行业预期,可能改变数据中心和能源需求格局。这一突破挑战了“更多算力=更好性能”的传统认知,推动 AI 研究向更高效、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同时,AI 算力需求的波动可能影响核能和天然气等能源投资的长期规划,促使科技公司重新评估硬件与软件投资的优先级。

来源:TechCrunch AI

03:00

获得OpenAI支持的1X收购Kind Humanoid

1X 收购挪威机器人初创公司 Kind Humanoid,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行业在 2025 年迎来关键发展节点。1X 以生成式 AI 驱动机器人技术,获得 OpenAI 等知名投资方支持。Kind Humanoid 专注于大语言模型(LLMs)在通用智能机器人中的应用,与 1X 的使命高度契合。此次收购将加速人形机器人与人类共生的技术发展,推动通用智能与通用形态的深度融合,为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商业落地奠定基础。

来源:TechCrunch AI

02:14

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因网络安全事件暂停注册

中国 AI 初创公司 DeepSeek 因网络攻击暂停新用户注册,但其开源推理模型 R1 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超越 OpenAI 的 o1 模型。DeepSeek 近期发布新图像模型家族,并实现单日 100 万次应用下载。该事件凸显 AI 企业在快速扩展中面临的数据安全挑战,同时展示了开源模型在多模态推理领域的竞争力。

来源:TechCrunch AI

01:39

病毒式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发布新型图像模型系列

DeepSeek 发布多模态 AI 模型 Janus Pro,参数规模从 10 亿到 70 亿,支持图像分析与生成,分辨率达 384×384。在 GenEval 和 DPG-Bench 基准测试中,Janus Pro 7B 超越 DALL-E 3 及其他竞品,展现出色性能。模型采用 MIT 许可,可商用。DeepSeek 强调其自回归框架的简洁性、高灵活性和高效性,预示其在下一代统一多模态模型中的潜力。同时,其高效训练技术引发对美国 AI 领先地位的质疑,凸显全球 AI 竞争加剧。

来源:TechCrunch AI

00:48

Grok 3似乎已对部分用户上线

xAI 即将发布新一代大语言模型 Grok 3,该模型在逻辑推理和代码生成任务中表现出色,成功解决了 OpenAI 模型未能正确回答的复杂谜题。Grok 3 已完成预训练,训练算力为前代模型的 10 倍,依托 xAI 的 10 万 GPU 数据中心。模型新增法律案例数据,提升法律领域理解能力,并计划推出语音模式和更具争议性的 ‘Unhinged Mode’。Grok 3 的发布标志着 xAI 在大语言模型领域的快速追赶,展现了其在多模态和智能助手应用中的潜力。

来源:TechCrunch AI

00:44

Meta AI 现在可以使用您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 数据来个性化其响应

Meta 宣布升级其跨平台聊天机器人 Meta AI,新增记忆功能,可记住用户对话中的关键信息,如饮食偏好等,并基于上下文提供个性化建议。该功能类似于 OpenAI 的 ChatGPT 和 Google 的 Gemini,但仅限于一对一聊天。此外,Meta AI 将整合用户在 Facebook、Instagram 等平台的数据,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如根据用户兴趣生成定制内容。此举引发数据隐私担忧,尽管 Meta 强调用户可随时删除记忆数据。这一升级标志着大语言模型在个性化交互和数据整合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凸显了 AI 应用中的数据安全与伦理挑战。

来源:TechCrunch AI

00:00

TechCrunch Disrupt 2025:距全年最低价的买一送一通行证仅剩5天

TechCrunch Disrupt 2025 将聚焦 AI 技术的前沿发展与商业落地,涵盖大语言模型、多模态融合、AI 编程等关键领域。活动将展示 200+ 创新公司及 AI 驱动的创业项目,探讨模型训练优化、算力效率提升等技术挑战。同时,行业领袖将分享 AI 在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领域的应用实践,并展望 AGI 发展、边缘计算等未来趋势。活动为技术领袖和创业者提供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 AI 产业生态的持续创新。

来源:TechCrunch AI

Back to top button